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2005—2008年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图9)



图9

 

注:2008年居民消费率,发达国家平均为70.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4.7%。
材料二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类似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材料三  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针对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趋势,“三农”问题作为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被写入中央文件。针对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的战略思想贯穿在2004年至2010年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1)描述图9显示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图9结论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
(3)运用哲学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党对城乡关系的探索过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形势下,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事业,致力于改善民生,努力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及民生投入力度;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逐步理顺和协调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11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共产党应如何作为。(11分)

2012年8月下旬,南京市进行了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南京市物价局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借鉴外地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按照疏导上游天然气价格上调与南京市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矛盾,同时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经过价格成本监审及详细测算,提出了改革听证方案。
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方案如下(有删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每月每户(≤3人)
价格(元/m3)
每月每户(≤3人)
价格(元/m3)
每月每户(≤3人)
价格(元/m3)
第一阶梯
≤30 m3
2.35
≤50 m3
2.50
≤15 m3
2.20
第二阶梯
30 m3~50 m3
2.55
>50 m3
2.80
15 m3~50 m3
2.60
第三阶梯
>50 m3
2.75


>50 m3
3.00

注:据测算,除方案三第一阶梯家庭没有影响外,其他不同程度都会增加费用。
听证会上4人赞同方案一,5人赞同方案二,10人赞同方案三。单从结果来看,方案三“完胜”方案一和方案二。同时,在听证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疑问,疑问一:听证会数据依据是否准确?疑问二:现有方案能否再进行适当调整?疑问三:阶梯气价是否能按年度累计计算?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视角分析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对居民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9分)
(2)针对代表的疑问,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南京市物价局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决策的学性。(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0~2012中国与非洲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注:中国向非洲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 。
材料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非携手前进、互利共赢,为世界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1)概括上图所反映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与非洲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学依据。(10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图1 1979~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注: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城镇化率均不到45%。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在70%以上。

图2 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图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的现实意义。(10分)
材料二:旧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弊端随之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性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8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全国多地正在积极筹划地方版的收入倍增计划。

图1 十六大以来历年GDP总量及其增长情况


图2 十六大以来历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使民众具有更强的购买力?某国为推动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从总量上,通过增加就业,迅速将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并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二是在收入分配结构上,不断缩小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相互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在生活水平和收入上的差距。
(1)图1、图2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某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对我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借鉴意义。(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