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作为国家连续第7个和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在延续并增大2009年各产品下乡势头、改善民生、扩大农村内需、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推进农村综合和基层改革上,进一步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现实和长远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回答12—13题。
农民消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扩大内需的瓶颈之一。在未来4年里,“家电下乡”工程的实施大约可以撬动农民消费9000多亿元。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行政手段是最直接、最迅速的调控办法
C拉动内需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D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主要依靠政府补贴
我国拟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这有利于
A.刺激食盐生产,扩大食盐消费量 |
B.丰富食盐品种,影响替代品价格 |
C.生产企业提高食盐产品质量,改进食盐生产技术 |
D.打破国有企业对食盐的垄断经营,促进市场竞争 |
2015年入秋以来,中国北方雾霾频现,多个城市开启“雾霾”模式,人们在室内健身运动、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等消费量大增。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
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
2015年6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高品质的农产品、食品,尤其是需求量巨大的奶粉等产品关税大幅下降甚至是零关税。关于进入我国市场内的澳大利亚商品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下列图示最符合其变化的是(P为价格,Q为数量,D1为签订前,D2为签订后)
2014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假设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货币表示分别是
A.25元325万元 | B.30元360万元 |
C.20元300万元 | D.37.5元324万元 |
“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第1种: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3元/个。第2种:卖产品的组合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第3种:卖产品的包装价值,卖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第4种:卖产品的纪念价值,不卖2000元/个除非脑子进水。这充分证明了
①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②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
③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
④价格变动对供需均会产生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