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人民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创建资本主义新型政治制度的探索。分别列出三国几经探索后形成的最终的政治体制形式及标志政体形成的法律文献。德意志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化与三国相比,最大的相同和不同在哪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政体及文献:
(2)异同点:
①相同:
②不同:

问答题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到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却突然沉 静了下来。从表面上看,17世纪后期直至19世纪初期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西方技民主义 者无暇顾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世界,为清王朝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在15、16世纪“世界史整体格局”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安定环境并不能给清 王朝带来真正的发展机遇,相反地,它更隔阂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联系。当时,传统 中国应对的最好方式,是需要不断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在碰撞与交融之间逐渐适应世 界历史的前进。但遗憾的是,中国没有主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从而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融”突然沉静了下来,这无疑使清王朝的中国失去了调整自身、适应世界历变迁的持续性的机遇。
—摘编自陈支平《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作者关于影响清朝发展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针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一种解释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第二种解释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
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