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我国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及增长幅度
材料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相继发生自然灾害,加大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年中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稳定经济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年末,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中央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三 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投资的许多重大项目都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等方面。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简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谈谈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结合材料三,说明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治学理由。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对我国经济制约日益突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领先科技开发新能源。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B.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
C.看问题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D.办事性必须关于抓住主要矛盾 |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一生苦难,造就了梵高这样天才的画家;失败是成功的营养,爱迪生从一千次失败中得到了一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为最终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屈辱是发奋的营养,吴王的羞辱促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这一材料主要提示了(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演员的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 )
A.![]()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
C.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 |
D.事物的性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据报道,陕西省咸阳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然而,这里的一些乡村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村”,还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这些做法( )
①不利于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违背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③说明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④说明创新不一定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