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我国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及增长幅度
材料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相继发生自然灾害,加大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年中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稳定经济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年末,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中央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三 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投资的许多重大项目都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等方面。
(1)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简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谈谈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结合材料三,说明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治学理由。
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 01365 ="37." 8”和“1.02365="1377." 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
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漂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体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