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65页、57页、207页、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深化对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认识,积极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说明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 35 年的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一 2013 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创新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找国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合理性。
材料一一则电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空荡荡的屋子里,电话响起,年老的父亲告诉女儿自己很忙,一切都好。可转过身却是老人孤寂地外出,独自照顾生病的老伴。广告在结尾反问观众:“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材料二 2013年9月14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怎样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10 分)
一条产业链分为四个区间(如下图),其中生产创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l)中国制造利润率在2~3 % ';(2)国际高端制造利润率为 l0~20%;而占据产业链高利润区的,分别是:(3)研发和设计,利润率在20~50%;(4)品牌和营销,利润率达20 ~50%。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着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的产业链高端位置,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则被挤压在了低利润区的制造环节。
(1)报括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 6 分)
(2)结合材料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出谋献策。( 8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在走向深入的同时,暴露了各种矛盾与冲突,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所诱发的经济结构问题、发展方式问题、社会冲突与对立、贫富差距和腐败,公信力下降、生态恶化等,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改革进程。
材料二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基层大胆试验,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基层呼声,让群众参与改革方案设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试、敢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破解发展难题。
(1)运用 《 经济生活 》 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 6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改革为什么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 6 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推进改革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认识。(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