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信息,以“我看新医改”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新目标,新理念 同学们了解到,当前老百姓对看病就医问题有个形象的比喻:“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卫生院一住,一年工白出。”针对这一状况,《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同学们认识到,医改不是一蹴而就的,医疗问题也绝对不仅仅是国家一方面能够解决的,必须树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理念。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推进医改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念。
新发展,新疑问 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这是新增加的一笔巨大的投入。政府投入这么多资金,这些钱能否花在老百姓的头上,能否让老百姓受益,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患者对医生的不满,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普通现象,根源无非是总认为医生面对自己的时候,看的是自己的钱包而不是自己的病,抑或医生态度冷淡、诊断治疗不积极等,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新医改顺利进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继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分)
(2)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身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请你谈谈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所学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涵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简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仍待解决,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胜利完成为“十二五”乃至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一,谈谈“十一五”的光辉历程给我们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启示。(8分)
(2)“十二五”规划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建议中蕴含了哪些哲学思想?(10分)
受到世界经济降温、企业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出现利润下滑,许多企业纷纷降薪裁员,将此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表声明,言称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坚决不裁员、不减薪。你怎样认识上述企业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