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世纪初苏联暴露出的问题,为了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一改“以俄为师”,提出要 (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 B.以苏为鉴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以德治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我为主 |
C.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 |
D.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 |
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社会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这表明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先进性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传媒大体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文字的发明 | B.电子网络的推广 |
C.新闻媒体的出现 | D.印刷媒体的推广 |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
C.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
D.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最大限度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