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在农村地区,还有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地区之间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存在自然、历史、区位、经济等多方面的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拉开。
材料三:目前,我国钢铁、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四百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城市河段90%左右被污染,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2)  简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何影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8月25日,首届“互联网+”与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倍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拓展复制到更广阔的非经济领域,“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文化”也在相应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域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形成合力。
材料二: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3)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智者的观点。

材料一: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材料二: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而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藏区,同时将内地急需、供不应求的藏区土特产如:骡马、药材等输入祖国内地;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茶马古道”在藏汉民族商贩、背佚、驮队、马帮劈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唐朝中后期兴盛,宋、元、明、清持续发展,直到云南的公路和铁路修筑以后,茶马古道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从1951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藏汉筑路工人经过艰苦奋斗,先后建成了川藏、滇藏、青藏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加强了西藏同祖国各地区城乡之间的联系;2006年7月,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拉萨市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纪录片《茶马古道》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古“茶马古道”的开辟及现代公路、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茶马古道的文化价值。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新老规划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是一个以全面适应新常态为主题的五年规划期。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

材料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材料二:伴随着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各项活动的开展,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2)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