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政收支形势紧张的情况下,2009 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高达7284.63 亿元,增加1653 . 34 亿元,增长了29 . 4 %。这反映出
|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人越多越好 |
| B.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收人的基础 |
| 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 D.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六十年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了()
|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C.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
自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上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两分法、两点论 |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钱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 B.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 C.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
2009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冒着严寒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生发感慨:“感觉很是奇妙,让人想起历史的沧桑!”奥巴马总统的感慨源自万里长城()
| A.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 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 C.能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受 | D.具有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 |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
| 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
|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
|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