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 B.遗传与变异 |
| C.水往低处流 | D.中学生守则 |
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 C.矛盾的观点 | D.辩证的否定观 |
中美就纺织品纠纷的谈判,从2005年6月17开始的第一轮谈判到2005年11月8日结束的第七轮谈判,我国商务部依据本国的有利筹码展开了同美国的谈判,并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这说明
| A.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
|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
| C.主权国家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需要凭借国家力量 |
| D.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某校高三(6)班学生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立探究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
N县劳动力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单位:人)
| 电脑操作人员 |
外语人才 |
一线技术人员 |
一线生产工人 |
|
| 需求 |
112 |
105 |
267 |
2287 |
| 报名 |
850 |
668 |
1765 |
6783 |
材料二:在人才市场走访时,他们还了解到,该县需勤杂工200人,但报名的只有85人。一位下岗失业的青年女工这样议论:“我没有技术,干勤杂工既没面子,又没意义,就在家等机会吧。”
材料三:学生在走访时还见到了某公司拟就的这样一份劳动合同书:
| 劳动合同书 甲方:某公司 乙方:小张 甲乙双方依法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乙方被甲方录用后,需按时保质完成工作;遵纪守法;维护甲方的荣誉和利益;保守商业秘密。 二、乙方如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章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概由乙方本人负责。 三、本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续订。如乙方违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给予甲方经济赔偿。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
问题:
(1)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下岗失业人员观点的看法。
(3)阅读材料三,面对该合同,假如你是应聘者,你准备签订吗?为什么?假
如达成协议,订立合同需经过什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