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借保护传统文化之名,对历史上出现的“三寸金莲”大加赞美,甚至提出要为“三寸金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做法之所以错误,主要是因为( )
①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②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成精华
③不知道人类的审美观是因时而宜的
④没有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
古语云:“难于上青天。”如今,人们可见“深度撞击”的绚丽火花,“发现”号航天飞机平安着陆,中国“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挑战太空、探索太空的活动一个接一个。上述材料说明()
A.主观能动性是人与物的根本区别 |
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美妙的境界 |
C.人们所“想”的与所“做”的是完全一致的 |
D.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世界发展的快慢 |
专家们尚未查清剧毒海蛇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 |
C.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
D.只要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就能获得理性认识 |
500万,又是500万,想500万的人太多了。这说明()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是衡量一切价值的万能尺度 |
B.金钱是人生的动力,国家奖得越多,科学发展越快 |
C.金钱是腐蚀剂,是万恶之源 |
D.人们不应拒绝金钱,也不应把金钱当作人生的唯一 |
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
A.等待客观条件的具备 |
B.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去追求 |
C.靠艰苦奋斗,付出辛勤劳动 |
D.最大限度地谋求个人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