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包含着尊老、敬老、养老等思想,同时“孝”强调“父为子纲”,要求绝对服从“一家之长”、“一族之长”的权威。据此回答第9~11题。
9.从孝道文化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传统文化良莠不齐②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而不是包袱③传统文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是积极的而对今天来说已失去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0.有人说,今天我们说“孝”,既要认同“孝”的道德价值,又不能“愚孝”。这就要(  )
①否认传统,薄古厚今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剔除传统,立足现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今天,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从文化的角度说是因为(  )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使人类社会得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认识和创新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8月19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短短的一句表述,让一个规划了二十多年的渤海跨海通道项目方案再一次“热”了起来。烟大海底隧道即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的建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人类活动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人类活动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普遍的,人类活动要排除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联系是具体的,人类活动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上述公车改革的要求表明()

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解决事物的矛盾
C.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D.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