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 B. |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 |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 D. |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主妇)萨拉无意间发现家里39件圣诞礼物中,标有“中国制造”的竟达25件。出于好奇,她和她的家庭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彻底打乱了—家人的正常生活。这一现象表明
| A.中美经济存在极大互补性 |
|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
|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
| D.美国经济地位已经衰落 |
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可能是全球化
| A.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 |
| B.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
| C.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
| D.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
下图中,最初没有参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是哪一国家?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表是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
||||
| 占世界 GDP 比重 |
1955年 |
36.33% |
3.9% |
4.5% |
2.2% |
4.9% |
2.2% |
| 17.5% |
|||||||
| 1976年 |
24.9% |
6.8% |
5.8% |
2.8% |
3.1% |
8.1% |
|
| 21.7% |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③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
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③④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场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凯恩斯主义 |
| C.实行国家福利制度 | D.斯大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