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干活拿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白干活不给钱,倒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年复一年在农民工身上屡屡上演。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蔑视和践踏?下列表格是新华社记者对8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1 多少农民工能够按时拿到工资?
状况 |
能按时拿到工资 |
年底一并得到工次 |
偶有工资被拖欠 |
经常被拖欠工资 |
从未按时拿到工资 |
人数 |
13(16.25%) |
9(11.25%) |
26(32.5%) |
9(11.25%) |
23(28.75%) |
表2 欠薪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
老板说现金周转不开 |
工作做不好,扣发工资以示惩罚 |
没理由,就是不给钱 |
人数 |
41 |
17 |
9 |
表3 血汗钱被侵吞、拖欠,农民工怎么办?
解决途径 |
反复找老板讨要 |
找政府(劳动局) |
只能用恐吓等手段对老板形成压力 |
人数 |
48 |
23 |
9 |
材料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200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材料1中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2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3)应如何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某市开展“国民旅游休闲”系列活动,旨在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通过门票优惠、提升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求,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推动国民旅游休闲活动的正确性。
材料二: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你最关注什么?某机构进行调查后发现:
调查 内容 |
改革问题(关注度前三位) |
民生问题(关注度前两位) |
||||
社会公平正义 |
经济活力 |
财产性收入 |
房价问题 |
医疗问题 |
其它 |
|
关注度 |
59.9% |
51.9% |
38.6% |
32.8% |
15.3% |
…… |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好上表民众关注的问题提出几条制度性措施。
材料三: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某市政府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领域,围绕城市形象定位、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该市的城市规划提出可供借鉴的操作建议及发展良策。
(3)有人认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引导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请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材料四:下表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历程
十六届三中全会 |
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 |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首次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十七大报告 |
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
十八大报告 |
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离不开法制护航。2014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中国社会进入深刻变革期之后,无论是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还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都需要在法制轨道上推进,依靠法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确保各项改革事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闭幕,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依据。
材料一: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 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2014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本次对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理顺机制,用法律终结‘分段管理’”、“启用重典,罚款额度大幅提高”、“填补空白,网购等监管盲区将弥补”等多个方面。因此有专家表示,食品安全是靠信息公开、媒体扒粪、行政监管,以及法律为无辜者伸张正义而艰难获得的成果。企业的诚信是市场秩序逼出来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市场秩序如何逼出企业的诚信?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二:2014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分析指出,《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
“一个普通党员的平凡人生,为什么会让人有那么多的感动,一个检察官的平凡工作,为什么会赢得那么多人的赞誉?究竟怎样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工作……” 2013年8月5日,江苏省检察院3楼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全国模范检察官、南京市预防局局长林志梅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进行。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