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但按照“乘除法”——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蕴涵的哲理是( )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C.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 D.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
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
| A.实践 |
| B.科学理论 |
| C.科学实验 |
| D.多数人的认可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
|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
|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 |
|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A.②③ | B.③④ |
| C.①② | D.①④ |
在平面内,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了( )
| A.人们难于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
| C.真理具有客观性 |
|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
| A.客观性 | B.规律性 |
| C.反复性 | D.无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