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 A. |
副极地低压带 |
B. |
西风带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D. |
东北信风带 |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 |
反气旋、冷锋 |
B. |
反气旋、暖锋 |
C. |
气旋、冷锋 |
D. |
气旋、暖锋 |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 A. |
中心区,沙尘扬升 |
B. |
边缘区,沙尘扩散 |
C. |
中心区,沙尘沉降 |
D. |
边缘区,沙尘沉降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农业带③和⑤作物种植的基础因素是()
| A.水分 | B.热量 | C.地形 | D.土壤 |
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⑤ |
读黑龙江海伦市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完成下列问题。
| 评价类别 |
玉米 |
小麦 |
大豆 |
|
| 产量衰减 (单位: kg/hm2) |
热量衰减量 |
42010 |
31604 |
38461 |
| 水分衰减量 |
2467 |
1431 |
1158 |
|
| 土壤养分衰减量 |
1525 |
1182 |
946 |
|
| 社会经济因素衰减量 |
1886 |
4118 |
2911 |
|
| 资源利用 效率 (单位:%) |
光合潜力利用率 |
11.3 |
4.4 |
4.5 |
| 光温潜力利用率 |
51.0 |
20.2 |
29.0 |
|
| 气候潜力利用率 |
64.2 |
24.1 |
34.7 |
|
|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
76.4 |
28.7 |
41.4 |
(注:产量衰减指在某要素的制约下引起的农作物减产量,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海伦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 B.小麦 |
| C.大豆 | D.小麦和大豆 |
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
| A.水分 | B.热量 |
| C.土壤养分 | D.社会经济因素 |
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
|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
|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
|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
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 A.甘蔗 | B.黄麻 | C.甜菜 | D.花生 |
读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 国家 |
种植面积(万公顷) |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
总产量(万吨) |
| 甲 |
4400 |
2.14 |
9416.00 |
| 乙 |
168 |
4.36 |
732.48 |
| 丙 |
2950 |
4.23 |
12478.50 |
| 丁 |
1036 |
1.80 |
1864.80 |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
|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
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的国家最可能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 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
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 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 ⑤接近消费市场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近年来,图示区域棉花种植比重逐渐下降。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上升的是()
| A.稻田 | B.甘蔗田 | C.果园 | D.菜地花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