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2005年中央财政新增5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就业和再就业;为引导农民按需要有序流动就业,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经突破l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自1992年始,我国确定每年的4月为全国“税收宣传月”,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个年头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中 ,我国的税收宣传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公民对税法的遵从度也在逐年上升,税收法律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关心税收政策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下图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历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
年份 |
主题 |
年份 |
主题 |
2001 |
税收与公民 |
2006 |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
2002 |
诚信纳税利国利民 |
2007 |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
2003 |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
2008 |
税收·发展·民生 |
2004 |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
2009 |
税收·发展·民生 |
2005 |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
材料和图表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日期 |
消费者信心指数 |
日期 |
消费者信心指数 |
2008.05 |
94.3 |
2009.01 |
86.8 |
2008.06 |
94.1 |
2009.02 |
86.5 |
2008.07 |
94.5 |
2009.03 |
86.0 |
2008.08 |
93.7 |
2009.04 |
86.1 |
2008.09 |
93.4 |
2009.05 |
86.7 |
2008.10 |
92.4 |
2009.06 |
86.5 |
2008.11 |
90.2 |
2009.07 |
87.5 |
2008.12 |
87.3 |
2009.08 |
88.0 |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能体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的主观预测,是反映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2008年我国GDP增幅由年初的10.6%降至12月的6.5%,从今年3月开始回升,8月已回升到8%)
根据表格结合经济知识,说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2010牟,世博会、碳减排与我们不期而遏。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碳减排,将引发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分组探究的基础上,以“世博’低碳”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专题交流讨论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低碳建筑的示范
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上海世博建筑图片。他们发现,上海世博会建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了耒来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
(1)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怎样的文化和哲学启示?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二组的同学介绍说,世博会有句名言,即一切始于世博会。白织灯、缝纫机、蒸汽祝、火车头、电视机、电话机、电影,甚至巧克力、冰淇淋、汉堡包等都是在世博会土第一次展示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低碳理念与低碳成果,将从上海世博会出发,走向世界,成为开启并推遗低碳经济的起点。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契视?低碳生活的样板
第三组同学认识到,成功举办一届低碳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践行低碳理念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个人未来的生活。
(3)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践行低碳理念政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材料一: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19 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3。26%。考虑到我国当时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具体情况,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各级人大选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太代表。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修改完善选举法的依据。
(2)选举法的适时修改完善,对人们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
注:2009年江苏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高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比为5.8:1。
材料二:2010年江苏的“民生地图”中生长出新的坐标:从2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地区最低工资涨幅均超12%;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末,全省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农民将全部享受到基础养老金的保障;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家庭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对全省6000多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传递的经济信息,说明材料二中江苏所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有人认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公平,但不利于提高效率。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