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004年12月29日经过表决,以全票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议案,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法律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B.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
| C.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 D.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它( )
| A.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B.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
| C.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D.需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
2009年8月8日上午,在山东曲阜孔庙雄伟的大成殿月台上,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周力身着汉服,头戴乌冠,与近百名学子齐诵成人礼誓词。学子们在完成成长的仪式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中华文化的洗礼,肩负起中华文化传承的大任。下列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 B.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 C.要全盘否定旧文化,努力创造新文化 | D.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
| B.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
| C.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
|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
在奥运圣火传递期间, 达赖集团策划“藏独”暴力犯罪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等卑劣行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爱国热情。这说明,在当代中国( )
| A.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 B.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和中心工作 |
| C.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 A.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 的积极价值 | B.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
| C.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 D.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