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某县中学一高三同学在2005年寒假开学交给老师布置的“三农”问题调查报告中写到:“我的家乡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由于乡村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了解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启发群众如何走向市场,并结合本村实际和外地客商联合搞起了‘网上农业’、‘订单农业’,成立了‘科学文化读书室’、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干群同心户’。农民眼界开了,与政府的距离近了,农户纷纷找到了致富路。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1)党中央为什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从哲学角度分析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大为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发展成一个关心他人的爱心符号。无独有偶,济南的“雨点”爱心行动也感染了好多人……
(1)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道德榜样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2)简要说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体制深层次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正在加速转型,我国社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加大,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搞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处理好社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