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依据材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A.表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
B.表明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C.是壮大公有制的客观要求 |
D.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结果 |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C.存在决定思维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
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粗放型经营的不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十二五”规划更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点任务。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哲学是给人智慧的科学 |
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
D.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讲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
A.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
B.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 |
C.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D.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对生活与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B.哲学源于实践活动 |
C.哲学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
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什么叫思考?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