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 | 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 |
C.交通条件的发展 | D.人口的消费需要 |
下表为我国某一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据此回答各题。
土地利用 方式 |
月份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方式1 |
冬小麦 |
大豆 |
休耕 |
玉米、高梁 |
冬小麦 |
方式2 |
休耕 |
玉米、高梁 |
冬小麦 |
大豆 |
休耕 |
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一熟或两熟 | B.一年二熟或三熟 |
C.两年三熟 | D.三年两熟 |
造成该地区农作物收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供应不足 | B.冬、春时节沙尘暴频繁 |
C.地下水位变化大 | D.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
下面的等值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世界最高成水湖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属非季风区湖泊。近年来,湖水水量有增大现象。据此回答各题: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增加 | B.冰川融水增多 | C.冻土融化加强 | D.大气降水增加 |
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各题。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 B.自西向东增高 |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
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 B.降水 |
C.热量 | D.坡向 |
分析某地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各题。该地区发展陆上交通运输的主要障碍是
A.人烟稀少,经济落后 | B.低山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 |
C.沼泽广布 | D.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 | B.雨热充足 |
C.土壤肥沃 | D.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
该地区2003年夏季异常干旱,原因是
A.夏季风势力弱 | B.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
C.受台风影响大 | D.受气旋活动影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各题。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A.150 mm~300 mm | B.300 mm~450 mm |
C.450 mm~700 mm | D.700 mm~850 mm |
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