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问题。
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 | 工业 | B. | 行政中心 | C. | 海洋运输和贸易 | D. | 居民人口密度 |
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 | 0~8km | B. | 9~16km | C. | 17~24km | D. | 25~35 km |
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 |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 B. |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
C. | 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 D. | 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 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保障。完成下列各题。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 | B.培育良种 |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 D.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
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
A.扩大耕地面积 | B.提高粮食单产 |
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 | D.停止城市化进程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 B.乳畜业 |
C.水果园艺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桑(蔗)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技术的改进 | B.劳动力的转移 |
C.市场需求的变化 | D.国家政策的改变 |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促使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劳动力 | B.水源 | C.国家政策 | D.市场 |
温室大棚内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其主要原因是改善了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水分条件 | D.光照条件 |
下图为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 B.加速阶段 |
C.逆城市化阶段 | D.再城市化阶段 |
关于阶段Ⅱ说法正确的是是
A.该阶段出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
B.该阶段会降低城市化水平 |
C.该阶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轨道交通的发展 |
D.该阶段产业向乡村或小城镇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