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10分)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作为安徽沿江城市带成员之一的马鞍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吸引产业转移?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①城市(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
②本区农业发展不利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B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挥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该资源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比较A图和B图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A图与B图区域相比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股气流都能长驱直入,试解释原因。
(2)简要分析A、B两气流性质的成因及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图示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但很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中心区白天人口集中,而夜晚却人流稀少,人口密度甚至不及白天的十分之一,称为名副其实的“空心城”,试分析原因。
(4)图中联系两地的海上通道叫北大西洋航线,造成此航线不安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该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据此分析图示河谷的成因。
(2)同学们沿A—E线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其原因。
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某地气温和降水图”,回答。
(1)比较两图所示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相同的字母是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D附近海区洋流的流向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