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五大自治区GDP增长情况
|
内蒙古 |
宁夏 |
西藏 |
新疆 |
广西 |
|
成立初 |
时间 |
1947年 |
1958年 |
1965 |
1955 |
1958 |
GDP(亿元) |
5.3 |
3.29 |
3.27 |
12 |
146 |
|
2008年GDP(亿元) |
7761.8 |
1070 |
395.91 |
4203 |
7171 |
备注: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长速度7年位居全国第一;西藏连续8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
材料二 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新中国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1)为什么说作为我国民族政策基本内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2)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6分)
材料一: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2010年中国将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报“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从中国内地出发、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目前中国已初步确定了48处遗产点,而丝绸之路中的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也将随后推进。
材料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⑴材料一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哪一重要途径?简述这一途径对文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你又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⑵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近年许多城市兴起春节办庙会之风:上海城隍庙市场人山人海,南京秦淮河夜晚华灯异彩,北京龙潭庙会杂技、曲艺精彩纷呈。春节逛庙会这一古老的习俗,正是因为其内容摒弃了某些落后仪式,保留并增加了某些积极的文化元素,才得以发扬光大。
(1)春节办庙会继承的是哪一种传统文化?
(2)我们应如何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某校高一⑴学生围绕“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进行探究学习。他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出现巨大变化,具体体现在下列表格中:
表1:1978—2007我国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1978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幅度(%) |
|
GDP |
3645 |
246600 |
9.7 |
表2:197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
1989年 |
2001年 |
2003年 |
2007年 |
城市 |
1374元 |
6860元 |
8500元 |
13786元 |
农村 |
602元 |
2366元 |
2622元 |
4140元 |
注:2007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表3:1978—2007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
材料二:同学们走访了退休职工王爷爷家,表4是所作的记录(节选)
请你加入他们的探究活动,对以下问题进行继续探究。
⑴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表1、表2、表3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如何解决表2中所反映的问题?
⑶透过表4的记录,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分析王爷爷一家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经济和财政是相辅相成,财政来自于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财政的增加,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
(1) 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2)“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根据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据此回答:
(1)效率和公平有着怎样的关系?
(2)我国应怎样更好地实现社会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