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夜晚,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聆听三千儒生吟诵中国先哲孔子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三种字体的巨大汉字“和”依次呈现。上述材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具体体现为:
①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④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 |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
C.事物是静止的 |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的这一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