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或对实验结果的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和锥形瓶都用待装液体润洗 |
B.用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D.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再插进稀NaOH溶液中,镁条上产生气泡,说明镁比铝活泼 |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开发一项使用镍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的新技术。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反应如下:CO2(g)+4H2(g)CH4(g)+2H2O(g),向一个固定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300℃下发生上述反应,10min后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 0.2 mol•L-1,H2 0.8 mol·L-1,CH4 0.8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υ(H2)=0.16mol•L-1•min-1 |
B.容器体积扩大为4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向体系中再充入1molH2,CO2的转化率增大 |
D.此条件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无水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B.Na2O2粉末加入到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泡 |
C.将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中可制得氨气,也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
D.往酸性 KMnO4溶液中通入SO2验证 SO2的漂白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尽管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 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
B.某气体只含N、H 两种元素,且质量之比为14︰3,则该气体一定为纯净物 |
C.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后生成的NH4Cl是离子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为离子反应 |
D.Na2O 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据此可判断 Na2O属于电解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用镊子夹取金属钠固体,切割取用后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 |
C.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 NaOH溶液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同浓度盐酸润洗,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D.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而滴定管、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再用待装液润洗2~3 次后方可使用 |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中错误的是
A.IA族与VII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
B.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7 |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在水中越容易水解 |
D.同周期的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