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肾小体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 。
(2)促使③中的液体过滤到⑥中的力量主要 是 ,这种力量在②中的比④中的要 。
(3)促使⑦中的液体重吸收到血管中的力量主要
是血管中的 。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右图表示在20℃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A、B植物相比,受到影响较大的是______植物。
(2)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______MB、NA________NB(填“>”“<”或“=”)。
II.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知道: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浓度(μmol/h) 实际光合量(μmol/h) |
1.2 |
2.4 |
3.6 |
4.8 |
|
光照强度(klx) |
1 |
0.1 |
0.1 |
0.1 |
0.1 |
2 |
0.27 |
0.44 |
0.61 |
0.78 |
(3)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μmol。原因是。
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当实际光合量0.27μmol/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μmol/h,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
(4)设外界CO2浓度为6.0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μmol/h。
Ⅰ.某班级组织全班学生利用暑假开展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B-b控制)的调查活动,具体调查结果见下列表格。请依据题意回答:
家庭类型 |
Ⅰ |
Ⅱ |
Ⅲ |
Ⅳ |
总计 |
婚配组合 |
□ ×○568 |
□×●4 |
■×○45 |
■×●3 |
620 |
男性子代 |
□403 ■18 |
□0■3 |
□25 ■4 |
□0 ■2 |
455 |
女性子代 |
○425 ● 0 |
○3 ●0 |
○26 ●5 |
○0 ●2 |
461 |
分别表示健康男女 ■●分别表示患病男女
(1)据图中调查结果分析,可推断此遗传病为性遗传病,此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第Ⅰ组家庭的子代性状分离比并不是3:1,是因为其父母基因组成为。
(3)通过调查与统计,此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在女性中发病率约为 %。
(4)测序结果表明,此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相比,其模板链中某段的GCG突变为GAG,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5)研究发现,致病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与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完全相同,但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内能促进某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据此推测,正常基因很可能是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人体性状的。
Ⅱ.2013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77例,其中16人已死亡,禽流感再度备受关注。医学界正在致力于研究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由于来源于小鼠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不很理想。科学家决定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的 Ig 基因敲除,代之以人的 Ig 基因,然后用 H7N9 病毒去免疫小鼠,再经杂交瘤技术即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下图是某科研机构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此处基因敲除技术的受体细胞不是小鼠的受精卵,而是小鼠的细胞,经技术处理后的该细胞,再重新植入小鼠脾脏中增殖。
(2)小鼠B淋巴细胞用B表示,小鼠骨髓瘤细胞用A表示,在培养液中,用灭活的动物病毒作促融剂,培养液中共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融合)
(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型的细胞(用字母组合表示),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此种培养基称为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相比,特有成分是。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杂交技术。
(6)有人设想,能否利用经H7N9病毒免疫后小鼠效应T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干扰素,用于H7N9禽流感患者的有效治疗。你觉得该方法
(可行/不可行),因为
Ⅰ.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对策、对策
(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 和幼崽的;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
中国古代茶农颇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为了解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某兴趣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得知:①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 ②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最关键的便是做青阶段,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出现“绿叶红镶边”。
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存在于(以上两空均填细胞结构),做青过程中边缘细胞擦伤,有利于茶多酚与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触。
(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
(3)在炒青过程中,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从而保持茶叶中部茶多酚不被氧化;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 (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
(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组,每组叶片数目相同;
②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34℃、36℃、38℃、40℃;
③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
④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比例。
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实验。该实验小组在保温1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 ;
b、 。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都可解释杂种优势。
(1)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各种显性基因全聚集在F1引起互补作用。如水稻有两个纯种(P1和P2)的株高均为0.5~0.6米,但性状不同,亲代P1多节而节短,亲代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可达1.1~1.4米,表现杂种优势。
(2)超显性假说则认为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相同基因,可解释杂种优于纯合亲本。例如:水稻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A1、A2)各抗一种锈病。杂种后代能抗两种锈病。
①请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文字解释上述假说中的任意一个。(涉及到两对等位基因时可设A、a和B、b)
②若水稻抗各种锈病性状是由于含有特定蛋白质导致的,请根据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来分析杂合体抗锈病能力可能高于显性纯合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水稻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和B与b控制,且A和B控制高产。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F1,F1自交得F2,F2里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该育种结果支持以上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2里,中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里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
④若对F2的所有中产水稻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