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A、B两图表示不同的子房剖面图,柱头上都已沾着花粉粒
(1)如果A、B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萌发,生出花粉
管抵达子房内。那么,会出现瘪子的子房是( )
(2)在哪个子房内,有的花粉管里的精子不能与卵
细胞融合( )
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上的小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为气体出入叶片的门户。研究表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为验证此结论,北京某中学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请完成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材料:蚕豆植株、0.3g/mL蔗糖溶液、清水、光学显微镜、玻片等
步骤:①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②向装片滴加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开放;再向装片滴加,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关闭。
本实验的原理是:当_____________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2)气孔开放程度可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右侧表格是在研究“水分对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为一个月实验期间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请回答问题。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气孔导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从气孔开闭角度分析土壤含水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
②7月23日,小组同学对生长于不同含水量土壤的两组苜蓿净光合速率进行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
在土壤含水量为8.0条件下,14: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大/小/等)于16∶00时;图示时间范围内,苜蓿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点为,两组苜蓿气孔导度最接近的时间点大约在左右。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要用到和技术。
(2)由于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前必须对其进行①过程,下列物质中不适合作“扩容”抗原分子的是()
A.蛋白质 | B.多糖 | C.磷脂 | D.核苷酸 |
(3)②过程会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的B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
(5)③过程动物细胞特有的促融方法是用,④过程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会使的细胞死亡;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才能获得产三聚氰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6)制备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存在的微量三聚氰胺,说明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征。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处理。为了排除,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5)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
某自花受粉的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色素是否形成,a无色素形成(无色素为白花),B控制紫色的合成,b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现有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种(甲—紫花,乙—白花,丙—红花,丁—白花),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定律,其中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甲品种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蓝花植株(戊),让戊与丁品种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蓝花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了______(显/隐)性突变。
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需用甲、乙、丙和丁四个品种中的____________品种的植株与其杂交。
某一河流中有浮游植物a、b和浮游动物c、d四个优势种群,其中c、d均能以a、b为食,且d又可以以c为食。请回答:
(1)研究人员将a和b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a种群与b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a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试在C图中画出b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由a、b、c、d四种生物可组成条食物链。
(3)若大量捕杀c使其数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会导致d环境容纳量(增加、不变、下降)。
(4)若河流周围工厂少量排污后,河流仍能保持清澈,体现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