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
|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
下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
| B.若Ⅲ-4与另一正常女子结婚,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 |
| C.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基因型为AaXbY,他与Ⅲ-3婚配,生出病孩子的概率是5/8 |
| 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Ⅲ-1与Ⅲ-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4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某DNA分子含有2m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关于DNA复制所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复制一次需要(m-a)个 ②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3(m-a)个
③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 ④复制n次需要2n(m-a)个
| A.1项 | B.2项 | C.3项 | D.4项 |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
| B.32P标记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 |
|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 |
| 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