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 | 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 B. | 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
C. | 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 D. | 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