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A、B两城市(忽略两地海拔差异)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B.A城市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B城市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
C.这天AB两城市都看到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D.A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A城市的经度可能是:
A.101.50E B.1140E C.1200E D.1260E
3.A城市位于B城市的:
A.东北面 B.西北面 C.东南面 D.西南面
下图为“资源跨区城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个题。关于图中序号 ① 代表的资源及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自流引水,能源消耗少 |
B.①②③中,①沿线的气候变化最大 |
C.主要牵涉工程问题,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
D.沿途水质的保护也是调配能否成功的关键 |
关于图中②③资源调
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资源的调配促进东部地区发展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业 |
B.②资源调配加重了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
C.③工程调配的资源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 |
D.③工程调配的资源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 |
从去年入冬到今年春节之后,华北多省无有效降水,山东旱情已达60年一遇之状况。本次旱灾可能导致减产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 | B.春小麦 | C.冬小麦![]() |
D.水稻 |
造成华北地区本次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为地上河,灌溉引水不便 | B.华北平原大部分河流因结冰而断流 |
C.锋面气旋活动异常活跃 | D.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南 |
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芬想出一个巧妙的主意来测量地球的周长。埃拉托斯芬生活在亚历山大城,在这座城市正南785千米处,有一座和亚历山大城同在一条子午线(30°E)上的城市塞尼。夏至日正午12点,阳光直射塞尼城中一口枯并底部的同时,埃拉托斯芬在亚历山大城使用木竿和量角器精确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图中∠1为7.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埃拉托斯芬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是()
A.39250千米 | B.399960千米 |
C.39600千米 | D.40000千米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计算的地球周长大于地球的赤道周长 |
B.此刻E地和亚历山大城所看到的太阳方位相反 |
C.此日过后∠1将会缩小 |
D.该日E地和亚历山大日出日落方位相同 |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项目组根据“TerrA”卫星3月1日到31日的观测数据,绘制了一幅“2010年3月全球浮质分布图”,该图显示了当月全球大气中浮质粒子的浓度。图中黑色羽状物是密集分布的沙尘或烟雾。图中深灰色区域一是由于传感器无法观测到明亮地表上空的浮质浓度,二是由于云层遮挡了传感器的“视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地区分布黑色羽状物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A.中国北方:工业污染 |
B.中国南方:大量燃烧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产生的高浓度大气浮质 |
C.大西洋:东北信风从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沙尘 |
D.东南亚地区:大量汽车尾气产生的烟雾 |
下列地区呈深灰色,原因最有可能是()
A.南极洲: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率高 |
B.马来群岛: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浓云密布 |
C.非洲北部:热带草原广阔,地表明亮 |
D.北美洲北部:沙漠广布,反射率高 |
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
C.旧城区的改造 | D.逆城市化的进行 |
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
B.1950—2050年期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
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