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2+;<0。现将1 和2 加入甲容器中,将4 和2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和2 ,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的浓度是乙中 的浓度的2倍 |
B. |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的体积分数增大,乙中 的体积分数减小 |
C. |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 ,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 的体积分数是甲中 的体积分数的2倍 |
D. |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 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
有关粒子在相应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常压下混合气体:H2、F2、NO、O2 |
B.能溶解Al2O3的溶液:NH4+、K+、Cl-、CO32- |
C.c(H+)="1.0" mol·L-1的溶液中:K+、Fe3+、SO42-、I- |
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K+、MnO4-、AlO2‑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C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D |
常温下,将Al箔插入浓HNO3中,无明显现象。 |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含有NA个氦原子 |
B.20 g重水含有10 NA个电子 |
C.12.5 mL l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
D.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 NA |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
A.SiO2既能与HF溶液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SiO2是两性氧化物 |
B.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相同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HA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B的酸性比HA的酸性强 |
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 |
C.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 |
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