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5~17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⑥ |
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⑥ |
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下题。
月份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0.1 |
23.0 |
27.6 |
30.2 |
30.7 |
30.3 |
29.2 |
29.1 |
29.1 |
28.2 |
24.9 |
20.8 |
降水 |
11 |
30 |
35 |
60 |
142 |
288 |
411 |
349 |
288 |
143 |
26 |
17 |
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热带季风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
该地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的原因是( )
①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
②5月降水量还不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③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
④受地形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
①吹西南风
②吹东北风
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
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图,回答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
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①分布范围广
②煤种单一
③埋藏浅,易开采
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下题。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
B.天然气、石油、煤炭 |
C.煤炭、天然气、石油 |
D.石油、天然气、煤炭 |
M省可能是()
A.山东 | B.贵州 | C.新疆 | D.河北 |
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据此完成下题。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区域特征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 |
D.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 |
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 |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冰川覆盖 |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下题。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
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