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 B.市易法、均输法 |
C.青苗法、免役法 | D.保甲法、保马法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②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③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颁布均田令 | B.实行汉化政策 |
C.迁都洛阳 | D.采纳汉族政治制度 |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①检查户口
②监察百官
③征收租赋
④征发徭役和杂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