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 B.发展农业生产 |
C.打击旧贵族势力 |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海国图志》是一部详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其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一1900》一书中记录了英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数,见下图。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殖民扩张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光荣革命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 D.罗马法随着国情的变化逐步完善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权 |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基于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官府对纺织工艺的垄断 |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 D.人们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