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1 市场经济中,对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现实,人们从许多企业的兴衰的事例中得出结论:“一个能人兴一个企业,一个败家子可以毁掉一个企业。”
材料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十分注意产品的质量,采取了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提出了“谁砸企业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5分
(2)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联系材料1、2所反映的问题,谈谈你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问题的认识。(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表: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项目
数量(万件)
同比增速(%)
申请量或登记量的世界排名
受理发明专利申请量
82.5
26.3
1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量
188.15
14.15
1
著作权登记量
100.97
22.1
前列

注:2013年,全国行政执法机关针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26.2万件,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0万件。
材料一: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据专家推算,当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我国不到27%,而美、欧等国接近40%。
材料二:全国人大成立60年来,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2014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1月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相继批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概括表和材料一反映的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状况。
(2)结合表和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4 分)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材料二:M 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2)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0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图2:2013年中国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6 分)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代代相传,区别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烟云”等无数绝伦故事。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传统家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对于道德回归、价值重建不无裨益。每个家庭都加强家风建设,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促进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
(1)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继承传统;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创新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价上述观点。
(2)你的家庭具有怎样的优良家风? 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各列举一条并说明理由。

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侩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