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500ml的稀硝酸中,放出NO22.4L(标况下)并余5.44g Fe,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20.16LCl2(标况),恰好能使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求:(1)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
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分子式C5H6Br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分子式C15H18)。
6-1请画出A、B、C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却得到C?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得到的产物是D,写出D的结构式。
水中氧的含量测定步骤如下:
步骤1:水中的氧在碱性溶液中将Mn2+氧化为MnO(OH)2。
步骤2:加入碘离子将生成的MnO(OH)2再还原成Mn2+离子。
步骤3: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步骤2中生成的碘。
有关的测定数据如下:
1:Na2S2O3溶液的标定。取25.00 mL KIO3标准溶液(KIO3浓度:174.8 mg·L-1)与过量KI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12.45 mL。
2:取20.0°C下新鲜水样103.5mL,按上述测定步骤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1.80 mL。已知该温度下水的饱和O2含量为9.08 mg·L-1。
3.在20.0°C下密闭放置5天的水样102.2 mL,按上述测定步骤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6.75 mL。
5-1 写出上面3步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2 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1)。
5-3 计算新鲜水样中氧的含量(单位mg·L-1)。
5-4 计算陈放水样中氧的含量(单位mg·L-1)。
5-5 以上测定结果说明水样具有什么性质?
市场上出现过一种一氧化碳检测器,其外观像一张塑料信用卡,正中有一个直径不到2cm的小窗口,露出橙红色固态物质。若发现橙红色转为黑色而在短时间内不复原,表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有中毒危险。一氧化碳不超标时,橙红色虽也会变黑却能很快复原。已知检测器的化学成分:亲水性的硅胶、氯化钙、固体酸H8[Si(Mo2O7)6]·28H2O、CuCl2·2H2O和PdCl2·2H2O(注:橙红色为复合色,不必细究)。
4-1 CO与PdCl2·2H2O的反应方程式为:。
4-2 4-1的产物之一与CuCl2·2H2O反应而复原,化学方程式为:。
4-3 4-2的产物之一复原的反应方程式为:。
铬的化学丰富多采,实验结果常出人意料。将过量30% H2O2加入(NH4)2CrO4的氨水溶液, 热至50oC后冷至0oC,析出暗棕红色晶体A。元素分析报告:A含Cr 31.1%,N 25.1%,H 5.4%。在极性溶剂中A不导电。红外图谱证实A 有N-H键,且与游离氨分子键能相差不太大,还证实A 中的铬原子周围有7个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铬原子形成配位键,呈五角双锥构型。
3-1 以上信息表明A 的化学式为:;可能的结构式为:。
3-2 A 中铬的氧化数为:。
3-3 预期A 最特征的化学性质为:。
3-4 生成晶体A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
A和B两种物质互相溶解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体系的总组成,纵坐标为温度,由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T1时a是B在A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b是A在B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T2时相应为c、d)。T3为临界温度,此时A和B完全互溶。图中曲线内为两相,曲线外为一相(不饱和液)。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有低的临界温度(见示意图2)。请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T3
T2 c d
T1a b18.5° C
A 100% 80% 60% 40% 20% 0%H2O(C2H5)3N
0% 20% 40% 60% 80% 100% B
图 1图 2
2-1 解释图1中T3存在的原因。
2-2 说明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
2-3 描述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的互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