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历来只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夫子的思想与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学,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因此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这一事例表明 ( )
A.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行动指南 | B.认识的发展要经历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
C.理论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 | D.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
下列说法中强调内因作用的是( )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C.顺境中的道德是自控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
D.医术高明的医生将危重病人抢救脱险 |
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从哲学上讲,这一共识符合(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
B.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D.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
老子云:“图(注: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注: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变化发展 |
B.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着事物变化发展 |
C.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变化发展 |
D.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事物变化发展 |
近年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借鉴外旗经验,号召牧民圈养牲畜,退牧还草。这样不仅缩短了牲畜饲养周期,提高了牧民收入,而且也使牧场休养生息,生态得到了改善。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B.联系具有条件性 |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