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方针。中央政府推出两年内投资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其具体内容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
⑴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经济意义
⑵上述材料体现我国政府履行那些职能?
材料二 落实投资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需要政府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扎实履行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同时也需要通过各合法的渠道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直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材料一:西藏经济发展虽然有区位、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济外向程度低,发展起步晚,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全国的支持。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藏地区交通设施的投入,使西藏地区交通状况用几十年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西藏自治区民生支出占该区预算总支出的7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飞速发展,使西藏生产条件、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
有专家指出,未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依靠中央关心和全国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进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在西藏,多民族群众聚居在一起的社区非常普遍,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每到藏历新年、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住在一个大院里的居民不分民族,都要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舞”。尽管生活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并说明西藏应如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现象的政治意义。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从“法治”的角度谈一谈怎样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

材料一:10月20日下午,第九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闭幕。9年来,桂林通过承办“桂林论坛”成功推动桂林旅游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现代旅游转型。目前,桂林51国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东盟10国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政策已开始实施,桂林居民赴台个人旅游也已正式开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也永久落户桂林。今年1—8月,我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26.3万人次,同比增长9.2%,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7.8%。
材料二:2014年桂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为250天,PM 10浓度不降反升,桂林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我市积极开展治理行动,采取了诸如整治周边砖厂、改造和淘汰燃煤小锅炉、治理采石场、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等措施。市政府拟投入1.2亿元,对符合条件并提前淘汰的黄标车及老旧车辆进行补贴;改造完成216座加油站、4个加油库、22台油罐车的油气回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解决我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能。

快递业两度载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点赞快递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就快递业发展作出部署。



材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一是向各类资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二是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和进出境快件通关手续,探索快递企业工商登记“一照多址”。三是推进“互联网+快递”,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四是给予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作业便利。五是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
(1)图一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快递业发展的?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图二中的问题。

2015年9月,随着辽宁“丹东一号”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丹东一号”被认为是甲午战争中被日舰击沉的“致远号”的证据逐渐的充分。121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