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多数生产商在商品畅销时,都希望趁着行情好而加紧出货;但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子“好卖”时却不愿意“快卖”,卖得快的开发商甚至会遭到同行笑话。随着楼市进入热销期,近期捂盘行为又有所抬头。
请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在文化输出上的主导模式是和平友好模式,这和其他强势文明的暴力输出具有明显区别。无论是中华文化国力强盛的汉唐时代还是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明清时期,作为中华文化输出形式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与郑和下西洋,都是以通商、结好为目的。在文化输出上,古代中国基本上能够主动接受外来文化并努力使之本土化,进而形成现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
材料二美国近年来出现的“文化冲突论”,实质上是美国的“文化危机论”。其鼓吹者给出的药方之一是:美国不要试图管别国文化的事,而应专心维护美国的“文化的纯洁性”。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突然单方“喊停”孔子学院,要求持有美国J-1签证的孔子学院教师于6月30日离境。此事虽然在最后得到妥善解决,但也足以说明这种文化论调在美国颇有市场。
(1)材料一中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对我们今天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有何启示?
(2)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角度,分析美国所谓的“文化纯洁性”论调带来的后果

201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一个民族,唯其拥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环顾当下,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涌,我们必须焕发文化的力量,激活熔铸于我们血脉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展望未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用文化的力量传承民族血脉,建设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材料一继2003年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后,2012年,深圳又提出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深圳打造文化强市的措施主要有: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进市”;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保障市民文化权利,争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区”;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扎根特区创新实践、服务基层群众,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的“高产田”;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充分展示城市形象,打造—流现代传媒的“新高地”.深圳文化强市战略初见成效,今天的深圳,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文化产业成就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深圳市发展文化强市战略取得成功的道理。(8分)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l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中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出新部署,并提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强调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

材料一: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因身份证: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只能靠文化来产生。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目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8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