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据此回答12~13题。
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这体现了 ( )
A.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D.主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13.和谐文化融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说明 ( )
①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用金钱和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尺度的错误,在理论上的原因是
A.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混为一谈 |
B.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混为一谈 |
C.把自私与正当的个人利益混为一谈 |
D.把人生价值与商品价值混为一谈 |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杨丹同学告诉记者,在北京奥组委做志愿者的三个月里,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电梯和复印机为伴,做着复印公文、传送公文的“小事”。“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平庸。”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
B.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大于物质贡献 |
C.平凡的工作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的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这说明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③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④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或功利价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的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材料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
B.牺牲个人的所有利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D.应该把精神贡献作为唯一尺度衡量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