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 )
①真理具有多元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④真理是相对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宋代禅宗大师清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
|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 )
①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 )
|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
|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
|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
|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艺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真理是具体的
| A.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