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神舟七号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其间,中国航天员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据此回答2-3题。
2.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舱外活动了约20分钟,回收了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在这里航天员所进行的活动属于( )
A.生产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改造自然的实践
3.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将使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这就意味着中国朝着建设太空实验室或空问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有利于 ( )
①获得太空制空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②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③垄断太空资源,造福整个人类 ④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在强调( )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 B.要尊重客观规律 |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 A.社会性 | B.历史性 | 
| C.能动性 | D.直接现实性 |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201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 A.实践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活动 | 
| B.实践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 
| C.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 
|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