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
| B.说明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现实中,国家和民族文化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
| C.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
| D.这句话正确揭示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有借鉴意义。 |
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2012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3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商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
| A.5元 9 000万元 | B.10元 9 000万元 |
| C.5元 18 000万元 | D.10元 18 000万元 |
“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告诉我们( )
| A.经营谋略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
| B.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值得提倡 |
| C.商人可综合利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获取更多利润 |
| D.该经济活动违背了价值规律,是暂时的经济行为 |
由于大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流通环节过多,2012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突然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猪肉和鸡蛋。材料表明
①大葱的供求关系影响其价格的变动 ②互补品需求过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
③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 ④价值规律在价格变动中发挥调节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