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一经典论述曾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在“黑白猫”经济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不管白猫黑猫,不是绿猫就抓不到老鼠”的“绿猫经济”。这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个幽灵与我们若即若离。不少小说、电影都以此为题材,如好莱坞大片《后天》、《2012》等。据此回答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末日之说”,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确有其事 |
B.这是根据客观实际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
C.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D.“世界末日”是少数作者在那里无病呻吟 |
由于对“全球变暖”的普遍担忧,许多游客将目光转向正在消融的南北极冰川等自然景观。一种新的旅游项目——“末日旅游”正在一些国家悄然兴起。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