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切实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回答2~3题。
2.(2009·安徽无为三中模拟)我们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它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同一性
C.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D.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3.(2009·安徽无为三中模拟)我们对待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这有利于
①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时下,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究其原因,都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是制度与程序出了问题。为此,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这启示我们()
A.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
C.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起来 |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
纽芬兰岛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②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iPhone5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
C.人们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
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