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2题。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指出,要不惜任何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从国体角度看,这是因为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干旱期间,贵阳市物价局决定将对趁旱灾哄抬物价的批发商、超市和农贸市场及个人经营户和企业,分别处以最高10万和100万的处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有效履行了
A.依法行政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经济调节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论语》是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夫子的思考和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因此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于丹教授认为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这是因为( )
| A.遗憾的存在是种预先作出的安排 | B.人面对遗憾的存在是无能为力的 |
| C.知道遗憾的存在就定能化解遗憾 | D.遗憾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
于丹教授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说明( )
| A.不同的意识对人生的作用不同 | B.意识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 |
| C.意识能改变缺憾和苦难的事实 | D.意识的作用不会受任何的制约 |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同志抒发无产阶级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壮丽诗篇。作者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 B.秋色比春光还要美好 |
|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 D.作者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灾难和残酷 |
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正确的 | B.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正确的 |
| C.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错误的 | D.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 |
下列名言中与唐代杜荀鹤的名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
| B.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 C.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
| D.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
读漫画《宝宝快跳》,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父母的要求是()
| A.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
| B.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
|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
| D.强调客观,忽视主观能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