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鼎是帝王之事,或记录大事,或赐给大臣。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后,河北省灵
寿县一农民亲手铸造一只252公斤的“告别田赋鼎”。中央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广大农民的共鸣。用政府权威的有关知识分析农民铸造“告别田赋鼎”一事所蕴含的道理。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 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和个性化。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鲜明。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80后”追求个性、热衷于对新产品与众不同的消费。有何积极意义?
(3)针对“80后”消费现象,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做理性的消费者”?
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基层大胆试验,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基层呼声,让群众参与改革方案设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试、敢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破解发展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推进改革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认识。
由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济南)活动开幕式,在山东博物馆隆重举行。博物馆是收藏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殿堂,在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和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青岛成功谢幕。整个十艺节节目异彩纷呈,有京剧、吕剧、快板、杂技等传统曲目,也有音乐剧、油画等外来文化,“群星奖”节目反映了群众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群众喜爱。这次盛会的票房收入和文化影响力都创历史新高。节会期间,山东省立足本地历史文化深厚底蕴和现代文化发展实际,举办了“艺术圣火走基层”等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是中国艺术节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举措,激发带动了群众的广泛参与。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