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重庆等城市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罢运”的群体性事件。甘肃省陇南市某区30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导致上千人聚集,事态升级。而对群众利益的诉求,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协调,平息事态,化解了矛盾。
(1)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如何处理好此类事件?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日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为美国的l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材料二“滥用药、看病贵”刺痛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这在治疗感冒发烧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统计显示,每年中国感冒药市场容量高达150亿~200亿元,一边是药商斥重金大做医药广告,吹嘘他们的药品治疗感冒有“奇效”;另一边是一些医生治疗感冒经常是“导弹打蚊子”,一上来就开一大堆好药、贵药,甚至挂上吊瓶输几天液,通过开单提成获取经济利益。目前中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强劲的“感冒经济”。
材料三 医生应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医生误导、引诱感冒患者为感冒支付高额的诊疗费,是严重违反医学诚信的行为。药商大肆渲染“感冒药有奇效”的虚假广告,也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感冒经济”这一经济现象
(3)面对“感冒经济”,医生、药商应如何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
材料二:高速铁路客运与高速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时间效率比较图
注:高速大巴扣高铁动车座位公里的平均票价相近,飞机的平均票价相对较高。
(1)请概括材料一蕴含的文化创新的道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发展高铁客运的意义。
(2)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假如你和同学一起从南昌去上海旅游,你想乘高速铁路动车,而你的同学中有的想乘飞机,有的想乘高速大巴。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服同学。(注:南昌至上海距离约为844千米。)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均突破1800万辆,居全球第一。但我国汽车厂家主要承担生产商角色。外资汽车厂商由于在汽车设计、新材料及整车技术研发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搜取了我国汽车市场70%的利润。
材料: 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1)据图(含注)描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16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摘自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2010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按照该规定,在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对人民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时,针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会大幅度提高。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府的职能与责任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加强对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原因。(6分)
材料三 “网络民意”成为2011年“两会”的一大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2)政府实施“网络问政”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简要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5分)
(15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车”已成为城市治理顽症,取证环节尤为困难。而“钓鱼”“倒钩”之类的做法却往往能立竿见影地取到证据。2009年9月上旬,上海一位“好心搭载胃疼陌生人”的张军,就因不服执法大队据此认定自己非法营运的处罚,坚持“讨公道,要清白”,并认为执法部门是在放出“鱼饵”、设计“圈套”取证并陷害自己“非法营运”。10月中旬当事司机孙中界被指非法营运为证清白砍下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此事一经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后引起人们广泛质疑,并引发行政诉讼。
材料二 2009年11月,上海市法院对“钓鱼执法”行政诉讼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该市交通执法大队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违法。上海市监察局宣布,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根据人民网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该市行政执法部门因钓鱼执法案,政府公信力评价最低。
(1)写出上述材料中反映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两种监督方式。(2分)
(2)为了防止“钓鱼式执法”的发生,有人认为,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是依靠法制,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7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