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图书馆的醒目之处,经常贴着这样一句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若干人的命运,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A.文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
B.文化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
C.文化影响着人的发展 |
D.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从给一个孩子当妈,到给100多个孩子当妈,从给健康孩子当妈,到给残疾孩子当妈,高淑珍用实际行动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①中华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着深刻影响
②中华传统道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传统美德仍显现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B.倡导和践行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
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引发了强烈反响,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农村教育,支持和帮助农村教师。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优秀文化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
D.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反映了()
①优秀文化能够给人思想启迪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